:::
::: 您的位置:首頁 > 組織架構 > 輔導室 > 親職教育參考文章.友善列印,開新視窗
  親職教育參考文章  
     
 
推文至 facebook 推文至 plurk  | 回列表 |
親職教育參考文章列表
標題 轉換(101年2月29日) 文/陳之華
發佈日期 2012/3/9
發布單位 輔導室
點閱次數 2163
詳細內容

轉換(101年2月29日)

文/陳之華

  南半球之於我們一家,是個嶄新體驗的開始。新居雖然已經簽好租約,但還沒搬進去,而兩個女兒的學校都已陸續開學一週了。

  女兒們過往已有不少跨國搬遷與轉換環境的經驗,但面對一所全新、未知的學校,這一週的心情也是不安與憂心的。我想,這應該是每一個在尋找學校、安排入學、準備就學等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人生挑戰。

  孩子的惶恐與難以掌握的不確定感,包含:擔心入學後能否融入校園、對校內環境與建築需要儘快熟悉、能否找到上課的教室或是重要集會地點、服裝是否合宜、鞋子合不合規範等等;更重要的莫過於能否順利認識新同學,交到幾個好朋友。

  這些擔憂,不會因為年紀小就比較少,或者年紀大了就會順利適應。「轉換」對於孩子,永遠是他們心中的大事,也必然會成為他們生命裡的深刻印記。

  二月六日,我陪小女兒到新學校報到。到了學校,我東問西問,才知道該往何處集合。一到禮堂,就看到外牆貼滿了公告。看遍之後,才知道這些通知都是給七年級新生的。於是又連忙詢問他人:到底八到十年級轉學生應該去哪裡?又應該坐在何處?一旁著急的小女兒也跟著我一起尋找屬於轉學新生的座位區。

  報到這天,小女兒認識了幾個同樣剛轉入的新同學,也選好了課,排好了課表,完成了語文測驗。

  隔天才是小女兒的開學日,同樣是在學校禮堂外集合。放完漫長暑假的數百名學生在開學的第一天,紛紛在集合區裡敘舊、話家常,真是熱鬧。

  小女兒對我說:「我自己進去咯!」我有點擔心的問:「你知道在哪裡集合嗎?」她笑著回答:「OK啦!我會先去找蘿拉和昨天認識的幾個轉學生。」蘿拉是從澳洲南部城市遷來的,和女兒同樣都是九年級轉學生。

  小女兒第一天上課就要忙著「跑班」找教室,這對於人生地不熟的轉學生又是一種挑戰。她不禁想起在臺灣的「包班」制度,總是在同一間教室、同一個坐位,與同一批同學一起上課,這樣好像可以減少新生的摸索時間;但孩子也知道,這次的摸索不會太久,等一切都熟悉、了解後,上學將是一件快樂的事。

  小女兒放學後就圍著我講「跑班經驗」,當然也包括她和幾個同學跑錯班的笑話,以及他們幾個轉學生分享新環境的「生存法則」:如果大家都還沒有交到新朋友,下課時,就在這個迴廊碰頭。

  我聽了笑翻了!原來,很多「學分」還是要孩子自己去面對、研修,學習如何交到新朋友,學習如何融入新環境,學習如何相互給予溫暖……這些事總是充滿刺激與挑戰!

  大女兒則因為直接銜接了College(澳洲首府專為十一、十二年級所設置的學制),所以一切都得靠她自己努力融入了。

  每一回陪伴孩子進行跨文化、跨國界的轉換時,我都很在意她們與同學之間的互動、生活與情緒的反應,以及在學校的學習心得等等。雖然她們都能夠在短時間內就融入,但過程中會有的情緒反應、焦慮擔憂等,一點也少不了。

  孩子終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融入方式,但任何的轉換、轉學、適應過程,父母的陪伴、同理、支持,以及所能給予的溫暖,永遠都是孩子在面對「轉換」時最佳的後盾與力量。
 

本文出自於國語日報(101年2月29日)家庭版

相關連結 (點選連結時,會以開新視窗方式呈現)
轉換(101年2月29日)
相關檔案 目前無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