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::: 您的位置:首頁 > 組織架構 > 輔導室 > 親職教育參考文章.友善列印,開新視窗
  親職教育參考文章  
     
 
推文至 facebook 推文至 plurk  | 回列表 |
親職教育參考文章列表
標題 滿足孩子自然需求(101年7月20日) 口述/應志遠 文/張瓊齡
發佈日期 2012/8/1
發布單位 輔導室
點閱次數 2831
詳細內容

滿足孩子自然需求(101年7月20日)

口述/應志遠 文/張瓊齡

  我家兩個孩子自主性很高,這來自於她們幼小時心中的需求、欲望得到尊重;她們的心願獲得父母重視,然後父母幫她們發現真正的志願,並支持她們自己達成,同時父母也分享她們達成志願的滿足感。

高度自主 享受人生

  一個人,只要人生方向是自己的選擇,即使在物質不豐的狀況下,仍然可以過得很快樂。

 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,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的需求、欲望,接著幫助孩子達成心願,再鼓勵他們發掘真正的志願,並以自己的力量達成。我認為,這是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環節;當一個人清楚知道真正想做什麼事,也清楚明白自己是唯一能夠去達成、承擔的人,就會一肩挑起。

  一個發掘出自己志願的人,一定也會想達成它;一旦達成時,不只擁有了這個志願,那種發自內心的滿足感、充實感,永遠不會被其他事物取代。

  父母可以透過「達成志願三部曲」的步驟,讓孩子深深感受:人生是屬於我的,由我經營,也由我創造,我享有自己的人生;過程中,我是主導者,是得到喜悅的人,是自己真正的主人。

兒時不滿 欲求撗張

  我小時候不是需求、欲望特別多的人,很懂得不花錢就能玩得痛快,所以在成長過程中,沒有受到太多箝制。但我偶爾也會有口腹之欲,尤其國中時期對於物欲的不滿足感,特別明顯。

  一次,家裡煮蛤蜊湯,那天有三個人吃飯,只煮了七顆。我多想吃三顆呀!但一想到自己最多只能吃兩顆,內心痛苦、糾結不已,索性連一顆都不吃了。

  當我組織家庭後,太太知道我愛吃蛤蜊,簡直就是無限量供應。幾十年下來,我恐怕吃掉不下一萬顆蛤蜊吧!我想,如果當時能多吃一兩顆,欲求就會得到滿足;而童年欲求過於不滿的結果,造成了長大後會想加倍補回來的心態。
 
  有了這種經驗,使我特別注意孩子的需求、欲望。當孩子呈現很幸福,也處在滿足的狀態,但看得出來還是有一點需求、欲望,那就是她們自然的需要。

  譬如:孩子有時想在大自然裡多待一會兒,有時想穿漂亮一點、打扮一下,假如他們已經在一個受到尊重、被愛惜的情況下,自然發出一點需求、欲望,那就是讓他們維持愉悅,覺得有尊嚴的想望,這時父母千萬別使他們感到匱乏。

得到滿足 節制貪欲

  我家孩子,沒有出現需要吃很多、要求很多玩具這類情況,她們很清楚知道,只要她們需要,通常都會得到滿足;父母不會阻止她們追求自己喜愛的,也從不忽視她們的需求、欲望,因此沒有必要刻意做什麼來要求父母、考驗父母。

  記得有一次啾啾跟媽媽去買麵包,媽媽給她一個她最喜歡的波羅麵包後,又繼續拿了好幾個。

  啾啾看到媽媽拿那麼多,就一直阻止媽媽,心急的說夠了,要她不要再拿了。啾啾說,因為媽媽這樣買,後面來的人就沒得買了。她媽媽很吃驚,我們並沒有特別教導她如何自我節制,但是她的表現卻告訴我們:即使面對很喜歡吃的東西,她不會有貪欲,失去節制。

  有時候,我們希望孩子能夠有所節制,通常只要稍微提醒她們就好,不曾出現孩子不滿的抗爭或吵鬧不休的現象。

  我們發現,充分滿足孩子,並沒有讓她們無限擴張自己的需求、欲望。

  有些家長怕縱容孩子、管不住孩子,習於否定他們的需求與欲望,或給一個不能真正滿足的回應來搪塞。但我們儘量不拒絕孩子,所以一旦碰到抵觸基本原則的問題時,只要說「不行」,並說明原因,這時我們講出來的話就非常有說服力,孩子也會坦然接受。

本文出自於國語日報(101年7月20日)家庭版

相關連結 (點選連結時,會以開新視窗方式呈現)
滿足孩子自然需求(101年7月20日)
相關檔案 目前無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