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::: 您的位置:首頁 > 組織架構 > 輔導室 > 親職教育參考文章.友善列印,開新視窗
  親職教育參考文章  
     
 
推文至 facebook 推文至 plurk  | 回列表 |
親職教育參考文章列表
標題 長子不平父母須理解(101年6月28日) 文/黃詩涵
發佈日期 2012/8/1
發布單位 輔導室
點閱次數 2652
詳細內容

長子不平父母須理解(101年6月28日)

文/黃詩涵

  小儀一屁股坐在木質地板上,氣呼呼的對同學訴苦,我也在一旁靜靜聽她宣泄一肚子的不滿;媽媽要她多讀書,不准看電視、玩電腦,也不准她逗留在客廳裡。

  聽著小儀所說的媽媽的要求,覺得合理,但我不解的是:為什麼她有這麼大的反抗呢?後來,才明白她抱怨的重點不在這些要求本身是否合理,而是小她一歲的妹妹也是國小高年級生了,同樣沒做到父母的要求,竟能安然無恙,免於被數落,小儀當然心生不滿。

  小儀越說越激動,還把過去心中的不平一次傾吐出來。她說完,轉頭看著我問:「為什麼年紀大的孩子樣樣都要做到好?小的卻可以什麼都不做?」

  身為長女的我,想起自己成長過程中也有相同經驗。我不明白,為何總要默默接受父母較高的期待、較多的責備;縱然當時因為無法體會父母的想法,有很多不滿,但我也像小儀一樣不會當場頂嘴反抗,而是悶在心裡,有機會就找同學表達不滿,尋求相同經驗的安慰。這或許是因為心裡曉得,如果提出質疑會換來更嚴厲的教訓與斥責,最後結果,問題依然無解。

  父母對於長子、長女往往有較多的期待;畢竟是第一次生養孩子,希望他好還要更好,希望他能成為弟弟、妹妹的好榜樣。可是,對一個孩子來說,卻不大能理解這麼深遠的期待,長久下來,也會覺得父母不公平。就像小儀的例子,一開始她覺得身為長女擔負的責任較多,產生了心理壓力,慢慢的,由於被責備的次數比妹妹多,而有了「父母較疼妹妹」的感受。

  我認為,「賦予孩子責任,應該不分大小」,縱然手足間的年紀有所不同,但仍可以給予他們基本精神相同的要求。

  比如,做家事時,每個孩子都要參與,父母必須說明是依個人特質、工作安全的考量來分工,讓孩子各自有必須承擔的責任,再依此獎懲;在課業上,雖然不見得要求孩子達到一致的成果,但在準備的過程,則應要求他們盡最大的努力;在生活紀律方面,父母應避免讓孩子覺得「年紀大的就該懂事,所以嚴厲管教」,最好以「對事不對人」的角度分析,以事情為問題的核心來告訴孩子怎麼做會更好。

  用「因為你年紀較大,應該如何如何」的說辭來告誡孩子,只會模糊焦點,讓孩子陷在不公平的情緒中,而忽略了原本他們可以做到的自我反省。因此,不以「年齡」訴求,才能讓孩子聚焦在真正的問題上。
 

本文出自於國語日報(101年6月28日)家庭版

相關連結 (點選連結時,會以開新視窗方式呈現)
長子不平父母須理解(101年6月28日)
相關檔案 目前無資料